发布时间:2024-07-16 09:02:20 来源: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4-07-16 09:02:20
来源: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0
儿童哭闹不止、腹部有突起,这很可能是腹股沟疝。
一年前,5岁的童童(化名)家人无意发现其左侧腹股沟有一个约花生米大小的包块,站立或咳嗽时较为明显,平躺后则会消失。当时,一家人并未重视。
然而,就在前两天,这个小包块突然变大,已有葡萄般大小,在包块突出时胀痛不适,致使童童哭闹不止。家人这才赶忙带着童童来到黄梅县人民医院肝胆胰腹外疝外科就诊。
肝胆胰腹外疝科外科主任汪大海告知家长,孩子肚子上的小鼓包,极大可能是得了腹股沟疝。经过彩超检查,最终确诊为左侧腹股沟疝。“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基本无法自愈,需要接受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腹股沟疝嵌顿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汪大海说道。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肝胆胰腹外疝外科团队成功为童童施行了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目前,童童已痊愈出院。
汪大海介绍,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管的缺损向体表突出便形成了疝。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腹股沟区出现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通常在哭闹、咳嗽、大便干结、站立、腹部用力时,包块增大;平卧、休息时,包块变小或消失。在1岁以前,有可能会因腹壁发育将洞口盖住,使一部分疝气成功自愈,所以可以先暂时观察。1岁半以后仍然存在疝气的儿童,应该积极接受手术治疗,因为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疝气难以自愈,且随着病情迁延,疝气包块会逐渐增大,给治疗增加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可能导致肠穿孔,危及患儿生命。
汪大海提醒,家长应留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若存在时隐时现的肿物应及时就医,切不可因“疝”小而不为。
来稿:龚 盼
责编:詹佳威
审核:陈 斌
监制:熊 真 吴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