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危病床到菜市场烟火:246天生命答卷背后的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25-05-29 10:26:32    来源:宣传科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5-29 10:26:32
来源:宣传科    浏览次数:0

清晨的菜市场,王奶奶挎着菜篮,手指在新鲜的蔬菜间流连。手腕上,一道淡如花瓣的疤痕若隐若现。谁能想到,就在历经246天、数次出入院的艰难治疗之前,癌细胞全身转移、命悬一线的她,曾戴着氧气管躺在救护车上,辗转多家医院。在黄梅县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疗科一病区团队的精准救治和日夜守护下,一场生命的奇迹悄然上演。

从武汉返程的救护车里,王奶奶呼吸急促。当儿子拿到母亲“癌细胞全身转移”的诊断书时,手指攥得发白。这位患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还曾心肌梗死的69岁老人,躺在病床上脚踝肿得发亮。护士为她掖被角时,意外摸到枕下湿了一片——那是无声的泪水。

面对王奶奶复杂的病情——癌症晚期全身转移,同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肿瘤放化疗科一病区主任徐海平与医疗团队经过审慎评估,果断决策:在严密保护心脏功能的前提下,对患者实施“免疫+化疗”组合治疗方案。这一方案精准针对王奶奶的个体情况,为后续治疗铺平了道路。

治疗精密推进,护理的温度无处不在。护士长张英的口袋里总揣着小本:“10 月 12 日,血糖 7.8,需提醒家属注意主食搭配;11月 2 日,化疗后恶心,已按医嘱给予止吐药物干预,并密切观察呕吐频次。”每次换药前,护士们都会先把冰冷的药液焐热:“老人家血管脆,凉的刺激大。”管床医生蔡倩坚持向家属清晰解释每一步:“奶奶有糖尿病,药物剂量必须精确到毫克;心功能弱,放疗定位要绝对避开心脏区域……”这份专业与细致,成了家属焦虑中最坚实的依靠。

凭借精湛医术与无懈可击的团队协作,医护们数次将王奶奶从危急关头拉回。出院前,家属将红包悄悄塞进徐主任和蔡医生的白大褂口袋。他们俩立即交到患者的住院费里,半小时后,护士长拿着两张住院缴费单找到家属:“徐主任说,王奶奶能健康回家,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红包’。”

如今,每周三下午的随访电话依然准时响起:“王奶奶,今天血糖测了吗?降压药按时吃了没?”王奶奶手腕上那治疗留下的印记日渐浅淡,如同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正被寻常的柴米油盐温柔覆盖。

微信图片_20250529101453.png


编辑:文灵敏

责编:詹佳威

审核:陈   斌

监制:熊   真  吴爱文


分享到: